2022 年了,不会还有人没用上 Arch 吧!没有安装也不要紧,今天带你安装 Arch,走进 Arch 的世界。
安装须知
Arch 安装不是最难的,但也不是傻瓜式难度安装(有手就行),安装 Arch 不仅需要你动动手指,还需要你有一台电脑,有一个 U 盘,你还必须有可以访问互联网的网络,你还需要有足够的胆量,因为这可能是你第一次安装这个系统,你需要克服恐惧,直面 Arch。
如果你满足上面这一系列条件,恭喜你,可以继续听我 BB 了。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那 Arch 可能与你无缘,早点 bye 吧~
正式开始 Arch 安装教程
Arch Linux 是一款基于 x86-64 架构的 Linux 发行版。系统主要由自由和开源软件组成,支持社区参与。系统设计以 KISS 原则(保持简单和愚蠢)为总体指导原则,注重代码正确、优雅和极简主义,期待用户能够愿意去理解系统的操作。Arch Linux 系统安装、删除和更新软件的软件包管理器叫做 pacman
。
Arch Linux 采用 滚动发行 模式来获取系统更新和软件的最新版本。系统安装映像只简单地包含系统主要组件,所以安装起来比一般发行版要难上一丢丢,但是可定制程度也就更高一些。
Arch Linux 以社区 Wiki 的形式提供文档,称为 Arch Wiki。该 Wiki 经常编有特定主题的最新信息,受到了 Linux 社区的广泛认可。在使用 ArchLinux 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应该第一时间到社区 Wiki 里面查找,而不是某度,因为 ArchWiki 对于 Arch 用户真的很重要!!!今天的安装教程也是按照 ArchWiki 最新安装教程进行的。
详细介绍可以先看看 ArchWiki:
ArchWiki
系统镜像下载
系统镜像下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 Arch 官方提供的下载地址,一个是镜像站下载,地址如下:
- Arch 官方下载界面:https://archlinux.org/download/
- 阿里云镜像站下载:https://mirrors.aliyun.com/archlinux/iso/2022.03.01/archlinux-2022.03.01-x86_64.iso
烧录镜像到 U 盘
Windows 用户
建议使用 Rufus 进行镜像烧录。
步骤如下:
- 下载 Rufus 并安装。
- 打开 Rufus,插入要写入的 U 盘。
- 选择要烧录系统的 U 盘和镜像。
- 分区类型选择 ISO 写入,目标系统类型选择 UEFI。
- 点击 开始。
注意:烧录镜像默认会格式化 U 盘,请提前备份好数据!
启动到 Live 环境
1. 准备双系统空间
如果需要安装双系统,需要在当前电脑硬盘腾出一部分空间用来安装 Arch,建议大于 50G。例如:
- 我自己电脑分了 230G 给 Arch,剩下留给 Windows。
2. 关闭安全启动
根据 ArchWiki 介绍,Arch 不支持安全启动(Secure Boot)。需要到 BIOS 中关闭安全启动。
进入 BIOS 方法:
- 一般品牌电脑按开机电源键后马上按 F2 或 ESC。
- 根据 BIOS 界面,找到并关闭 Secure Boot。
3. 引导进入 Live 环境
- 将烧录好的 U 盘插入电脑。
- 开机进入 U 盘引导,选择第一个选项:
Arch Linux install medium (X86_64, UEFI)
加载完成后的 Live 环境界面:
默认没有图形界面,只有终端模式。
终端基础知识
在 Arch 的安装过程中,终端会是你的主要工具。简单了解几个概念:
root 用户:
终端提示符#
代表你当前是 root 用户(大哥大)。Linux 命令示例: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1
ls -al
Linux 文件系统:
Linux 下没有 C 盘、D 盘的概念,文件系统是树状结构。根目录/
就相当于树的根。
正式安装步骤
1. 检查 UEFI 模式
输入以下命令,检查系统是否为 UEFI 模式:
1 |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
如果返回文件列表,则表示系统支持 UEFI。
2. 配置网络
连接 Wi-Fi:
1 | rfkill unblock all # 防止网卡被禁用 |
测试网络是否连接成功:
1 | ping www.baidu.com |
3. 更新系统时间
1 |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 同步系统时间 |
4. 更换镜像源
备份原始配置:
1 | cp -a /etc/pacman.d/mirrorlist /etc/pacman.d/mirrorlist.bak |
编辑镜像列表:
1 |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
添加以下内容:
1 | Server = https://repo.huaweicloud.com/archlinux/$repo/os/$arch |
更新软件包数据库:
1 | pacman -Syy |
5. 分区
查看硬盘分区情况:
1 | fdisk -l |
使用 cfdisk
工具创建分区:
1 | cfdisk /dev/nvme0n1 |
推荐分区方案:
- EFI 分区(/boot):
2G
,格式化为FAT32
。 - 根分区(/):
50G
,格式化为ext4
。 - 交换分区(swap):
8G
(可选)。 - 家目录分区(/home):剩余空间,格式化为
ext4
。
6. 格式化分区
1 | mkfs.fat -F 32 /dev/nvme0n1p1 # 格式化 boot 分区 |
7. 挂载分区
1 | mount /dev/nvme0n1p2 /mnt |
8. 安装系统
1 |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linux linux-firmware vim git dhcpcd e2fsprogs iwd |
9. 生成 fstab 文件
1 |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
10. 进入系统进行配置
1 | arch-chroot /mnt |
剩余配置
- 时区设置
- 本地化
- 创建用户和设置 root 密码
- 安装引导加载器
11. 配置时区
设置时区为中国上海(根据自己所在地区调整):
1 |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
硬件时钟与系统时间同步:
1 | hwclock --systohc |
12. 配置本地化
编辑 locale.gen 文件,启用中文和英文 UTF-8 支持:
1 | vim /etc/locale.gen |
取消以下行的注释:
1 | en_US.UTF-8 UTF-8 |
生成本地化配置:
1 | locale-gen |
设置系统默认语言:
1 |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
13. 配置主机名和网络
设置主机名,例如 archlinux:
1 | echo "archlinux" > /etc/hostname |
编辑 hosts 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1 | vim /etc/hosts |
1 | 127.0.0.1 localhost |
14. 设置 root 密码
为 root 用户设置密码:
1 | passwd |
15. 创建普通用户
创建一个名为 username
的普通用户,并为其赋予管理员权限:
1 | useradd -m -G wheel username |
编辑 sudoers 文件,启用管理员权限:
1 | EDITOR=vim visudo |
取消以下行的注释:
1 | %wheel ALL=(ALL) ALL |
16. 安装引导加载器
16.1 安装 GRUB
安装 GRUB 引导加载器:
1 |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
将 GRUB 安装到 UEFI 系统分区(ESP):
1 |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 --bootloader-id=GRUB |
生成 GRUB 配置文件:
1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
17. 重启系统
退出 chroot 环境,卸载分区并重启:
1 | exit |
18. 进入系统
重启完成后,系统将启动进入 Arch Linux。
19. 网络配置
进入系统后,启用网络服务:
1 |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
20. 安装桌面环境
Arch Linux 默认不带图形界面,可以选择安装一个桌面环境,例如 GNOME、KDE Plasma 或 XFCE。
安装 GNOME 桌面环境
安装 GNOME 和显示管理器:
1
pacman -S gnome gnome-extra gdm
启用 GDM 服务:
1
systemctl enable gdm
重启系统:
1
reboot
安装 KDE Plasma 桌面环境
安装 KDE Plasma 和显示管理器:
1
pacman -S plasma kde-applications sddm
启用 SDDM 服务:
1
systemctl enable sddm
重启系统:
1
reboot
21. 系统优化与后续配置
更新系统软件包:
1
pacman -Syu
安装常用软件:
1
pacman -S firefox git vim neofetch
美化终端:
安装并启用oh-my-zsh
终端配置,提升终端颜值。
结语
至此,Arch Linux 系统已成功安装并完成基本配置。你现在可以开始探索并定制属于自己的 Arch 环境了!
记住:Arch 的精神是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遇到问题多查 Arch Wiki 和社区文档,慢慢摸索属于你自己的最佳配置。
参考资料
- ArchWiki 官方文档
- ArchLinux 官方下载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22. 字体配置
为了让系统更好地显示中文和其他字符,可以安装字体并进行配置。
### 22.1 安装字体
安装常用的中文字体,比如 **Noto 字体** 和 **文泉驿微米黑**:
```bash
pacman -S noto-fonts noto-fonts-cjk noto-fonts-emoji wqy-microhei
22.2 验证字体
安装完成后,可以运行以下命令验证字体是否生效:
1 | fc-list | grep "Noto" |
如果输出包含对应字体的路径,说明字体安装成功。
23. 美化系统(可选)
安装美化工具和主题,为系统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23.1 安装 GTK 和图标主题
安装 arc-gtk-theme 和 papirus-icon-theme:
1
pacman -S arc-gtk-theme papirus-icon-theme
将主题和图标应用到桌面环境(以 GNOME 为例):
- 使用 GNOME Tweaks 工具:
1
pacman -S gnome-tweaks
- 打开 Tweaks 工具,切换到 Appearance 选项卡,选择 Arc 主题和 Papirus 图标。
- 使用 GNOME Tweaks 工具:
24. 输入法配置
在 Arch Linux 上配置中文输入法(例如 fcitx5)以便输入中文字符。
24.1 安装 Fcitx5 和中文支持
安装 fcitx5 输入法框架及其中文模块:
1 | pacman -S fcitx5 fcitx5-gtk fcitx5-chinese-addons fcitx5-configtool |
24.2 配置环境变量
编辑用户配置文件,添加以下环境变量:
1 | vim ~/.xprofile |
添加以下内容:
1 |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
24.3 启动 fcitx5
重启系统或直接运行:
1 | fcitx5 & |
25. 系统基本安全配置(可选)
启用防火墙:
使用ufw
(简单防火墙):1
2
3
4pacman -S ufw
systemctl enable ufw
systemctl start ufw
ufw enable检查和更新软件包:
定期检查并更新系统软件:1
pacman -Syu
26.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你已经成功安装、配置并美化了 Arch Linux 系统,支持中文显示、中文输入及桌面主题美化。
进一步的个性化和优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探索,Arch Linux 的自由和可定制性提供了无尽的可能。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