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inux 访问 Windows 共享文件夹设置

1. 新建共享文件夹

在 Linux 系统中,首先需要在当前用户的主目录或有写权限的目录下创建一个共享文件夹,作为共享文件的挂载点。例如,可以在主目录下新建文件夹 lyman_share。创建并进入该文件夹后,使用 pwd 命令查看其绝对路径。该路径将作为挂载点。

1
2
3
mkdir ~/lyman_share
cd ~/lyman_share
pwd

输出示例:

1
/home/username/lyman_share

该路径就是挂载点,稍后将用于挂载 Windows 共享文件夹。

2. 安装 CIFS/SMB 软件包

要使 Linux 系统能够访问 Windows 共享的文件夹,需要安装 CIFS/SMB 协议支持的软件。执行以下命令安装 samba-clientcifs-utils

1
sudo apt install smbclient cifs-utils
  • samba-client:提供 Linux 系统作为 SMB 客户端的功能。
  • cifs-utils:使 Linux 支持 CIFS 协议的网络文件系统。

3. 挂载 Windows 共享文件夹

安装完所需软件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将 Windows 共享文件夹挂载到 Linux 系统上。

1
sudo mount -t cifs -o user=共享主机用户名,password=共享主机用户密码,gid=linux用户组id,uid=linux用户id //共享主机的IP地址/windows共享文件夹 /linux挂载点

示例:

假设:

  • Windows 共享文件夹名称:share_folder
  • Windows 主机 IP 地址:192.168.1.100
  • Linux 用户组 ID:1000
  • Linux 用户 ID:1000
  • Windows 用户名:user_win
  • Windows 用户密码:password_win
  • 挂载点:/home/username/lyman_share

那么,挂载命令应为:

1
sudo mount -t cifs -o user=user_win,password=password_win,gid=1000,uid=1000 //192.168.1.100/share_folder /home/username/lyman_share

执行该命令后,Windows 共享文件夹将成功挂载到 Linux 系统的 /home/username/lyman_share 目录中。此时,Linux 系统就可以通过该目录访问 Windows 共享的文件。

4. 持久化挂载(可选)

如果希望每次启动 Linux 时自动挂载 Windows 共享文件夹,可以将挂载配置添加到 /etc/fstab 文件中。打开该文件:

1
sudo nano /etc/fstab

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一行:

1
//192.168.1.100/share_folder /home/username/lyman_share cifs user=user_win,password=password_win,gid=1000,uid=1000 0 0

保存并退出后,系统将会在每次启动时自动挂载该共享文件夹。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成功地将 Windows 共享文件夹挂载到 Linux 系统上,方便地共享和管理文件。希望本教程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留言。


温馨提示:

  • 确保 Windows 防火墙已设置允许 SMB/CIFS 协议的访问。
  • 如果遇到挂载权限问题,可以尝试检查共享文件夹的权限设置,确保 Linux 系统的用户有足够的访问权限。

2022 年了,不会还有人没用上 Arch 吧!没有安装也不要紧,今天带你安装 Arch,走进 Arch 的世界。

安装须知

Arch 安装不是最难的,但也不是傻瓜式难度安装(有手就行),安装 Arch 不仅需要你动动手指,还需要你有一台电脑,有一个 U 盘,你还必须有可以访问互联网的网络,你还需要有足够的胆量,因为这可能是你第一次安装这个系统,你需要克服恐惧,直面 Arch。

如果你满足上面这一系列条件,恭喜你,可以继续听我 BB 了。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那 Arch 可能与你无缘,早点 bye 吧~


正式开始 Arch 安装教程

Arch Linux 是一款基于 x86-64 架构的 Linux 发行版。系统主要由自由和开源软件组成,支持社区参与。系统设计以 KISS 原则(保持简单和愚蠢)为总体指导原则,注重代码正确、优雅和极简主义,期待用户能够愿意去理解系统的操作。Arch Linux 系统安装、删除和更新软件的软件包管理器叫做 pacman

Arch Linux 采用 滚动发行 模式来获取系统更新和软件的最新版本。系统安装映像只简单地包含系统主要组件,所以安装起来比一般发行版要难上一丢丢,但是可定制程度也就更高一些。

Arch Linux 以社区 Wiki 的形式提供文档,称为 Arch Wiki。该 Wiki 经常编有特定主题的最新信息,受到了 Linux 社区的广泛认可。在使用 ArchLinux 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应该第一时间到社区 Wiki 里面查找,而不是某度,因为 ArchWiki 对于 Arch 用户真的很重要!!!今天的安装教程也是按照 ArchWiki 最新安装教程进行的。

详细介绍可以先看看 ArchWiki:
ArchWiki


系统镜像下载

系统镜像下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 Arch 官方提供的下载地址,一个是镜像站下载,地址如下:


烧录镜像到 U 盘

Windows 用户

建议使用 Rufus 进行镜像烧录。
步骤如下:

  1. 下载 Rufus 并安装。
  2. 打开 Rufus,插入要写入的 U 盘。
  3. 选择要烧录系统的 U 盘和镜像。
  4. 分区类型选择 ISO 写入,目标系统类型选择 UEFI
  5. 点击 开始

注意:烧录镜像默认会格式化 U 盘,请提前备份好数据!


启动到 Live 环境

1. 准备双系统空间

如果需要安装双系统,需要在当前电脑硬盘腾出一部分空间用来安装 Arch,建议大于 50G。例如:

  • 我自己电脑分了 230G 给 Arch,剩下留给 Windows。

2. 关闭安全启动

根据 ArchWiki 介绍,Arch 不支持安全启动(Secure Boot)。需要到 BIOS 中关闭安全启动。

进入 BIOS 方法

  • 一般品牌电脑按开机电源键后马上按 F2ESC
  • 根据 BIOS 界面,找到并关闭 Secure Boot

3. 引导进入 Live 环境

  1. 将烧录好的 U 盘插入电脑。
  2. 开机进入 U 盘引导,选择第一个选项:
    Arch Linux install medium (X86_64, UEFI)

加载完成后的 Live 环境界面
默认没有图形界面,只有终端模式。


终端基础知识

在 Arch 的安装过程中,终端会是你的主要工具。简单了解几个概念:

  1. root 用户
    终端提示符 # 代表你当前是 root 用户(大哥大)。

  2. Linux 命令示例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1
    ls -al
  3. Linux 文件系统
    Linux 下没有 C 盘、D 盘的概念,文件系统是树状结构。根目录 / 就相当于树的根。
    Linux 文件系统示意图


正式安装步骤

1. 检查 UEFI 模式

输入以下命令,检查系统是否为 UEFI 模式:

1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如果返回文件列表,则表示系统支持 UEFI。


2. 配置网络

连接 Wi-Fi

1
2
3
4
5
6
7
rfkill unblock all        # 防止网卡被禁用
iwctl # 进入网络配置工具
[iwd] device list # 查看网卡设备,一般为 wlan0
[iwd] station wlan0 scan # 扫描 Wi-Fi
[iwd] station wlan0 connect <Wi-Fi 名称>
password: # 输入密码
[iwd] quit # 退出

测试网络是否连接成功

1
ping www.baidu.com

3. 更新系统时间

1
2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 同步系统时间
timedatectl status # 查看状态

4. 更换镜像源

备份原始配置

1
cp -a /etc/pacman.d/mirrorlist /etc/pacman.d/mirrorlist.bak

编辑镜像列表

1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添加以下内容:

1
2
Server = https://repo.huaweicloud.com/archlinux/$repo/os/$arch
Server = http://mirrors.aliyun.com/archlinux/$repo/os/$arch

更新软件包数据库

1
pacman -Syy

5. 分区

查看硬盘分区情况:

1
fdisk -l

使用 cfdisk 工具创建分区:

1
cfdisk /dev/nvme0n1

推荐分区方案:

  • EFI 分区(/boot):2G,格式化为 FAT32
  • 根分区(/):50G,格式化为 ext4
  • 交换分区(swap):8G(可选)。
  • 家目录分区(/home):剩余空间,格式化为 ext4

6. 格式化分区

1
2
3
mkfs.fat -F 32 /dev/nvme0n1p1     # 格式化 boot 分区
mkfs.ext4 /dev/nvme0n1p2 # 格式化根分区
mkswap /dev/nvme0n1p3 # 格式化 swap 分区

7. 挂载分区

1
2
3
4
mount /dev/nvme0n1p2 /mnt
mkdir /mnt/boot
mount /dev/nvme0n1p1 /mnt/boot
swapon /dev/nvme0n1p3

8. 安装系统

1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linux linux-firmware vim git dhcpcd e2fsprogs iwd

9. 生成 fstab 文件

1
2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cat /mnt/etc/fstab

10. 进入系统进行配置

1
arch-chroot /mnt

剩余配置

  • 时区设置
  • 本地化
  • 创建用户和设置 root 密码
  • 安装引导加载器

11. 配置时区

设置时区为中国上海(根据自己所在地区调整):

1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硬件时钟与系统时间同步:

1
hwclock --systohc

12. 配置本地化

编辑 locale.gen 文件,启用中文和英文 UTF-8 支持:

1
vim /etc/locale.gen

取消以下行的注释:

1
2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生成本地化配置:

1
locale-gen

设置系统默认语言:

1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13. 配置主机名和网络

设置主机名,例如 archlinux

1
echo "archlinux" > /etc/hostname

编辑 hosts 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1
vim /etc/hosts
1
2
3
127.0.0.1   localhost
::1 localhost
127.0.1.1 archlinux.localdomain archlinux

14. 设置 root 密码

为 root 用户设置密码:

1
passwd

15. 创建普通用户

创建一个名为 username 的普通用户,并为其赋予管理员权限:

1
2
useradd -m -G wheel username
passwd username

编辑 sudoers 文件,启用管理员权限:

1
EDITOR=vim visudo

取消以下行的注释:

1
%wheel ALL=(ALL) ALL

16. 安装引导加载器

16.1 安装 GRUB

安装 GRUB 引导加载器:

1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将 GRUB 安装到 UEFI 系统分区(ESP):

1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 --bootloader-id=GRUB

生成 GRUB 配置文件:

1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17. 重启系统

退出 chroot 环境,卸载分区并重启:

1
2
3
exit
umount -R /mnt
reboot

18. 进入系统

重启完成后,系统将启动进入 Arch Linux。


19. 网络配置

进入系统后,启用网络服务:

1
2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systemctl start dhcpcd

20. 安装桌面环境

Arch Linux 默认不带图形界面,可以选择安装一个桌面环境,例如 GNOMEKDE PlasmaXFCE

安装 GNOME 桌面环境

  1. 安装 GNOME 和显示管理器:

    1
    pacman -S gnome gnome-extra gdm
  2. 启用 GDM 服务:

    1
    systemctl enable gdm
  3. 重启系统:

    1
    reboot

安装 KDE Plasma 桌面环境

  1. 安装 KDE Plasma 和显示管理器:

    1
    pacman -S plasma kde-applications sddm
  2. 启用 SDDM 服务:

    1
    systemctl enable sddm
  3. 重启系统:

    1
    reboot

21. 系统优化与后续配置

  1. 更新系统软件包

    1
    pacman -Syu
  2. 安装常用软件

    1
    pacman -S firefox git vim neofetch
  3. 美化终端
    安装并启用 oh-my-zsh 终端配置,提升终端颜值。


结语

至此,Arch Linux 系统已成功安装并完成基本配置。你现在可以开始探索并定制属于自己的 Arch 环境了!

记住:Arch 的精神是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遇到问题多查 Arch Wiki 和社区文档,慢慢摸索属于你自己的最佳配置。


参考资料

  • ArchWiki 官方文档
  • ArchLinux 官方下载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22. 字体配置
    为了让系统更好地显示中文和其他字符,可以安装字体并进行配置。

    ### 22.1 安装字体
    安装常用的中文字体,比如 **Noto 字体** 和 **文泉驿微米黑**:
    ```bash
    pacman -S noto-fonts noto-fonts-cjk noto-fonts-emoji wqy-microhei

22.2 验证字体

安装完成后,可以运行以下命令验证字体是否生效:

1
2
fc-list | grep "Noto"
fc-list | grep "wqy"

如果输出包含对应字体的路径,说明字体安装成功。


23. 美化系统(可选)

安装美化工具和主题,为系统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23.1 安装 GTK 和图标主题

  1. 安装 arc-gtk-themepapirus-icon-theme

    1
    pacman -S arc-gtk-theme papirus-icon-theme
  2. 将主题和图标应用到桌面环境(以 GNOME 为例):

    • 使用 GNOME Tweaks 工具:
      1
      pacman -S gnome-tweaks
    • 打开 Tweaks 工具,切换到 Appearance 选项卡,选择 Arc 主题和 Papirus 图标。

24. 输入法配置

在 Arch Linux 上配置中文输入法(例如 fcitx5)以便输入中文字符。

24.1 安装 Fcitx5 和中文支持

安装 fcitx5 输入法框架及其中文模块:

1
pacman -S fcitx5 fcitx5-gtk fcitx5-chinese-addons fcitx5-configtool

24.2 配置环境变量

编辑用户配置文件,添加以下环境变量:

1
vim ~/.xprofile

添加以下内容:

1
2
3
4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QT_IM_MODULE=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INPUT_METHOD=fcitx

24.3 启动 fcitx5

重启系统或直接运行:

1
fcitx5 &

25. 系统基本安全配置(可选)

  1. 启用防火墙
    使用 ufw(简单防火墙):

    1
    2
    3
    4
    pacman -S ufw
    systemctl enable ufw
    systemctl start ufw
    ufw enable
  2. 检查和更新软件包
    定期检查并更新系统软件:

    1
    pacman -Syu

26.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你已经成功安装、配置并美化了 Arch Linux 系统,支持中文显示、中文输入及桌面主题美化。

进一步的个性化和优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探索,Arch Linux 的自由和可定制性提供了无尽的可能。


参考资料



---

当您的电脑出现 无法启动 并提示错误代码 0xc000014c 时,通常是由于系统关键文件损坏导致的。本文将通过 PE 系统 提供具体的修复方法,帮助您快速解决此问题。

333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 制作一个带有 PE 系统的启动 U 盘(推荐使用工具如 微PE助手)。
  • 将启动 U 盘插入电脑的 USB 接口。

2. 进入 PE 系统

  1. 启动电脑 并进入 BIOS 设置
  2. 启动顺序 调整为从 U 盘启动
  3. 成功进入 PE 系统后,打开文件管理器。

3. 复制 SYSTEM 文件

  1. 在文件管理器中,找到以下目录:
    1
    C:\windows\system32\config\RegBack
  2. 定位到名为 SYSTEM 的文件。
  3. 将该文件复制到目标目录:
    1
    C:\windows\system32\config
  4. 如果目标目录中已有 SYSTEM 文件,可以选择 覆盖 现有文件。

4. 重启电脑

  • 完成上述操作后,移除 U 盘 并重新启动电脑。
  • 系统应能恢复正常启动。

注意事项

  1. 数据备份
    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建议使用 PE 系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操作不当导致数据丢失。

  2. 文件完整性
    如果源目录下的文件已损坏或丢失,您可能需要使用 启动盘修复 工具或选择 重装系统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有效修复 0xc000014c 的系统启动问题。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考虑重装系统以彻底解决。


希望本教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修复经验! 😊


标签

系统修复 电脑故障 错误代码0xc000014c PE系统

说明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 主题配置文件 修改 Hexo 网站的 favicon(网页标签页的小图标)。

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在 Hexo 根目录下统一设置 favicon。尽管这种方式无需对每个主题单独配置,但由于以下原因未采用:

  1. 标签页图标的颜色与样式需要与主题(theme)风格匹配,才能更加美观。
  2. 尝试在 Hexo 根目录的配置文件中设置 favicon 时,未成功生效。

本文以修改主题 Next 的 favicon 为例,展示具体操作步骤。


效果预览

修改前(Next 主题默认图标):

默认标签页图标

修改后

新标签页图标


制作 favicon 图标

  1. 准备一张合适的图片,用作标签页/网页的小图标。
  2. 使用在线工具将图片转换为 favicon 图标。

在线工具推荐

我使用了 Bitbug 进行转换。支持生成多种尺寸的图标。

生成了以下两种尺寸:

  • 16x16 像素
  • 32x32 像素

修改配置文件

1. 放置图标文件

将生成的 favicon 图标文件保存到主题目录下的 source/images/ 文件夹中。例如:

  • favicon16.ico
  • favicon32.ico

2. 编辑主题配置文件

打开主题目录中的 _config.yml 文件,找到 favicon 配置项,修改为新的图标路径:

1
2
3
favicon:
small: /images/favicon16.ico
medium: /images/favicon32.ico

3. 本地预览

保存配置文件后,运行以下命令生成静态文件并启动本地预览:

1
hexo clean && hexo g && hexo s

在浏览器中访问本地地址,查看 favicon 是否更换成功。

4. 发布到远程服务器

如果本地预览正常,运行以下命令将更改发布到远程分支:

1
hexo g && hexo d

注意事项

  1. 如果修改后图标没有生效,可以尝试清除浏览器缓存。
  2. 确保图标文件的路径与配置文件中的路径一致。
  3. 如果仍未生效,请检查主题是否覆盖了 favicon 的设置,或 Hexo 根目录是否存在干扰配置。

安装 NexT Canvas Nest 几何动效

步骤 1: 进入 Hexo 目录

首先,通过命令行进入你的 Hexo 项目目录。在这个目录下,你应该能看到 scaffoldssourcethemes 等文件夹以及 _config.ymlpackage.json 文件。

1
2
3
$ cd hexo
$ ls
# 应显示:scaffolds source themes _config.yml package.json

接下来,在 hexo/source/_data 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footer.swig 的文件(如果 _data 目录不存在,请先创建它)。

编辑 footer.swig 文件,并添加以下代码来引入 Canvas Nest 的几何动效脚本:

1
<script color="0,0,255" opacity="0.5" zIndex="-1" count="99"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canvas-nest.js@1/dist/canvas-nest.js"></script>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 color(颜色)、opacity(透明度)、zIndex(层叠顺序)和 count(粒子数量)等参数。

步骤 3: 配置 NexT 主题

最后,在 NexT 主题的 _config.yml 文件中,找到 custom_file_path 部分,并取消注释 footer 选项,以便 Hexo 能够加载你自定义的 footer.swig 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定义自定义文件路径
# 在站点目录 `source/_data` 中创建你的自定义文件,并取消注释下面需要的文件
custom_file_path:
#head: source/_data/head.swig
#header: source/_data/header.swig
#sidebar: source/_data/sidebar.swig
#postMeta: source/_data/post-meta.swig
#postBodyEnd: source/_data/post-body-end.swig
footer: source/_data/footer.swig # 取消注释此行
#bodyEnd: source/_data/body-end.swig
#variable: source/_data/variables.styl
#mixin: source/_data/mixins.styl
#style: source/_data/styles.styl

完成以上步骤后,你的 Hexo 博客应该已经成功添加了 NexT Canvas Nest 的几何动效。如果你想要进一步优化或调整动效,可以回到 footer.swig 文件中修改相应的参数。

Arch Linux 安装 NVM 后没有命令问题解决方案

在 Arch Linux 系统中安装 nvm 后,可能会遇到 nvm 命令缺失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于 nvm 的设计方式所导致的,需要手动启用它。

解决方案

根据 Arch Linux 仓库中 nvm 软件包的说明,您需要手动将 nvm 源代码加载到当前会话中。具体操作如下:

1. 暂时启用 NVM: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手动启用 nvm,该命令将加载 nvm 配置:

1
source /usr/share/nvm/init-nvm.sh

2. 长期启用 NVM:

为了在每次启动时自动启用 nvm,需要将此命令添加到您的 shell 启动文件中。如果您使用的是 zsh,则需要将命令添加到 ~/.zshrc 文件中;如果您使用的是 bash,则将其添加到 ~/.bashrc 文件中。

对于 zsh 用户,执行以下命令:

1
echo 'source /usr/share/nvm/init-nvm.sh' >> ~/.zshrc

对于 bash 用户,执行以下命令:

1
echo 'source /usr/share/nvm/init-nvm.sh' >> ~/.bashrc

这样配置后,nvm 就会在每次打开终端时自动加载,您就可以愉快地使用 nvm 来管理 Node.js 版本了。


以上就是在 Arch Linux 中安装 nvm 后遇到命令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或联系我。



在 Arch Linux 或 Manjaro 上,默认是没有安装输入法的,需要手动安装。通常使用 fcitx 作为输入法框架。

1. 安装 fcitx

首先,安装 fcitx 输入法框架及配置工具,方便后续设置:

1
sudo pacman -S fcitx-im fcitx-configtool

这样不仅安装了 fcitx 输入法框架,还安装了图形化配置工具,可以更加方便地设置输入法。

2. 启动 fcitx

安装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在 /etc/xdg/autostart/fcitx-autostart.desktop 创建一个启动快捷方式,重启时会自动加载。如果你希望立即启动 fcitx,可以运行以下命令:

1
fcitx &

3. 配置工具

启动输入法后,可以在系统托盘中右键点击 fcitx 图标,选择“配置”,即可进入输入法配置界面,通过图形化界面选择和管理输入法。

4. 设置环境变量

为了让桌面环境加载输入法,我们需要设置一些环境变量。你可以选择将这些变量添加到 /etc/profile(全局配置)或者用户本地环境文件 ~/.pam_environment 中。

1
2
3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QT_IM_MODULE=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这三个环境变量告诉桌面环境使用 fcitx 作为输入法框架。

5. 扩展输入法

fcitx 自带拼音输入法,但你也可以安装其他输入法以丰富选择,例如谷歌拼音、搜狗拼音、RIME 等。

谷歌拼音

谷歌拼音比较稳定,尽管词汇量有时不完全:

1
sudo pacman -S fcitx-googlepinyin

搜狗拼音

搜狗拼音需要一些额外的依赖,虽然不如谷歌拼音稳定,但也有很多用户使用。你可以在 Arch Linux CN 源中直接安装:

1
sudo pacman -S fcitx-sogoupinyin

RIME(中州韵输入法)

RIME 是传说中的神级输入法,适合需要更高自定义的用户。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安装:

1
sudo pacman -S fcitx-rime

6. 可能出现的问题

有时候,在使用 GNOME Terminal 时,按 Ctrl + Space 可能无法调出输入法。遇到此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命令修复:

1
gsettings set org.gnome.settings-daemon.plugins.xsettings overrides "{'Gtk/IMModule':<'fcitx'>}"

但是,在 GNOME Shell 3.32.2 版本中,我并没有遇到此问题。如果你使用的是 3.16 版本,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

结语

以上是 Manjaro 或 Arch Linux 上安装和配置 fcitx 输入法的完整教程。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帮助,欢迎留言!


大雷